债务违约业主维权 成龙代言也难拯救泰禾集团的“北京院子”

近日,由于项目进度严重滞后,地产项目“北京院子”的开发商,知名房企泰禾集团再度遭到业主网络维权。由于涉及多桩债务违约,泰禾集团的流动性危机短期内似乎难以解决


业主维权董事长噤若寒蝉



6月8日,北京院子二期业主在微博上再度向泰禾“开火”。继一个月前,以公开发表《致泰禾北京院子二期业主书》的方式进行网络控诉维权后,北京院子二期业主此次将炮口直接对准了泰禾董事长黄其森,向其致以公开信,要求泰禾协助业主完成网签,项目工地尽快全面复工、保证他们如期入住。而黄其森未对此进行回复,并清空了个人微博。

 

在公开信中,业主方控诉,他们在2018年末购买了北京院子二期,到现在大部分人没有实现网签、一百多户业主房子没有预售证;项目长期停工,施工进度严重滞后,一半工程还没有出地面;项目施工方被泰禾拖欠数亿元,不久将停工走人,二期烂尾几乎成了定局。

 

业主方还表示,此次购买北京院子,他们大部分是卖房置换;如果泰禾不能如期竣工交付,他们将无家可归;业主们与泰禾北京项目部谈判,得到的回复都是资金紧张,并且北京项目部的承诺几乎没有兑现;对于他们的维权喊话,泰禾董事长黄其森至今一句回复都没有。

 

颇为讽刺的是,2014年成龙曾为“泰禾院子”代言。成龙曾高调赞扬包括北京院子在内的“院子系”的产品,他说:




今天我们不仅要谈论如何保护,也要去关注建筑文化如何传承。毕竟古建筑还是有限的,而中国建筑最好的内涵、人文的继承在哪里,这是我们要关注的。我觉得泰禾在这方面做的很好,‘院子系’的产品就是在对古建筑精髓的弘扬和演绎,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泰禾打的“文化地产”牌如今也变成了维权业主们攻讦要点,他们喊话黄其森:“文化筑居中国”莫要变成“文化筑拘业主”!

 

据悉,北京院子为泰禾在北京市孙河地区开发的高端住宅项目,该项目一期已实现入住多年。房产经纪网站房天下显示,北京院子一期有8次二手房成交记录,成交均约在8-10万/平米,成交总价在1200-2500万元之间

 

而如今二期业主们的处境则和一期业主迥然不同。由于项目迟迟未能竣工交付,业主代表们已多次在北京院子项目部拉横幅进行维权。由于业主们还在按期支付房屋按揭款,他们担心泰禾方面挪用建设资金,因此请求北京市政府对项目资金进行监管,设立专项资金监管账户,资金支取需在政府审批下进行。


62.png


债务危机导致千亿市值缩水10倍


天眼查显示,泰禾集团于1992年12月29日在福建成立。2010年借壳福建三农成功上市,公司市值一度超千亿元

 

2002年,泰禾开发北京通州地块,其独特的中国风院子使黄其森和泰禾集团闻名遐迩。2013年泰禾开始全国扩张,一路上拿下不少地王。2017年年底,黄其森表示要在2018年将销售额翻番至2000亿元,最终仅录得1300亿的销售额。

 

高速扩张下,泰禾总负债从2012年的一百多亿直线飙升到两千亿元左右,债台高筑引发的流动性危机最终如期而至。2019年下半年以来,泰禾被多家债权人告上法庭。

 

5月27日,泰禾公告称,因控股股东泰禾投资就其他公司(非泰禾集团及其子公司)债务事项提供了连带责任保证担保,被担保人与债权人产生了债权债务纠纷,涉及金额为29.31亿元,法院依债权人申请要求泰禾投资履行担保义务从而导致泰禾投资持有的股份被冻结。

 

资金链紧张也传导到了经营层面,2019年泰禾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降23.36%、67.62%。而2020年一季度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泰禾营收暴减93.57%至4.80亿元,净利润亏损5.64亿元、同比下降157.99%,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9.31亿元、同比下降124.55%。

 

3月底,泰禾的货币资金仅剩55.53亿元,仅为去年同期的41.40%;在短期债务方面,公司的短期借款为65.00亿元,虽然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其货币资金已无法覆盖短期借款。

 

另外,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607.4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40.12亿元;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41.7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暴减75.85%,泰禾集团近期的流动性压力可见一斑。

 

融资已是泰禾当前第一要务。5月13日,泰禾集团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正在筹划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事项,相关交易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泰禾集团表示,引入战略投资者尚处于筹划阶段,各方尚未签署相关股权转让协议或合作框架协议,能否签署尚存在不确定性。

 

对此,有媒体爆料称,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有意出让第一大股东位置,换泰禾平安落地,泰禾正与多家投资方沟通,接盘公司大概率为央企,具体事宜还在洽谈。但5月28日,厦门国贸在上证e互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称,“厦门国贸发展公司没有接盘泰禾集团的计划。

 

目前,泰禾总市值仅剩115.5亿元。


房地产寒冬下 

又有208家房企破产


高负债率是房企们的普遍共性,地产行内的欠款、“扎帐”等行为也是屡见不鲜。即便在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期、房价持续高涨的那十几年,开发商拖欠施工方钱款、拖欠负责楼盘宣发的广告公司钱款,也是地产行业内习以为常的家常便饭。那时,以房抵债的事偶有发生,由于房价高速增长,抵债房市值往往在几年后便会超过开发商所欠账款,债主们基本都会因此获得一笔意外之财。

 

近些年来,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大环境影响下,大部分地区出现房价见顶、甚至还有房价暴跌的情况。“房地产寒冬”、“房价要普遍下跌”这类噱头也总是屡见报端,让许多人觉得房企们都已是明日黄花了。

 

在拿地受限、销售承压、融资受阻多重压力叠加下,不少房企资金链断裂,债务违约,有些甚至面临破产重组。

 

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截至2020年6月5日,今年房地产企业的破产数量已经达208家,超过2018年上半年的177家破产数量,与2019年同期相对持平。目前来看,宣布破产的房企主要以三四线的中小型房企为主,这些房企实力较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63.png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